非遺剪紙“破圈”又“新生”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            2025-09-09]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“非遺需要‘破圈’,也需要‘新生’。希望通過此次展覽,讓傳統(tǒng)煥新融入現代生活?!奔艏埶囆g家、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會長郭梅花說。
  當剪紙里的“喜”遇上現代設計,會擦出怎樣的火花?近日,一場剪紙衍生品展正在山西省圖書館展出。展覽突破傳統(tǒng)非遺展陳模式,以“傳承為根、創(chuàng)新為翼”,呈現剪紙從“窗欞藝術”到“生活美學”的多元蛻變。
  “久旱逢甘霖”“他鄉(xiāng)遇故知”“洞房花燭夜”“金榜題名時”……步入展廳,一組以“人生四大喜”為主題、黑紅為主色調的絲巾首先映入眼簾。這四樁刻在國人基因里的喜悅,被剪紙藝術家以刀尖為筆,化作躍然紙上的靈動。如今,這些祝福紋樣從紅紙間“走”出來,在絲巾上綻放百態(tài)風情。
  “郭梅花老師的作品充滿張力和粗獷美,顏色搭配上看起來很有層次感。與我以前印象中的剪紙很不一樣?!奔艏垚酆谜叨瓉喎以诰W絡平臺上得知這場展覽的消息后,專程趕來觀展,她被眼前的展品深深吸引。
  記者看到,除精致的絲巾外,現場還展出披肩、抱枕、托特包等各類剪紙衍生品,“喜”字元素隨處可見。在藝術家的創(chuàng)新下,非遺變成了可觸摸、可佩戴、可傳遞情感的日常。
  “創(chuàng)作來源于生活?!惫坊ㄕJ為,創(chuàng)作一定要往年輕化走,往當代走?!坝谑俏覜Q定提取傳統(tǒng)剪紙元素,將其融入到這些衍生品中。同時,嘗試用黑色搭配紅色,使之變得更加現代化?!?br/>
  郭梅花精湛的手藝來源于其對剪紙的熱愛以及深厚的美術功底。她告訴記者,“我從小就趴在太姥姥跟前,看她老人家剪紙,那時就產生濃厚興趣。年輕時學習美術,國畫、油畫、版畫都曾嘗試過,這些對我后來的剪紙創(chuàng)作都產生很深的影響。”
  多年來,在剪紙創(chuàng)作和弘揚剪紙文化的道路上,郭梅花從未停歇。她走進課堂、社區(qū),手把手傳授技藝;親自組織教學和講座,分享剪紙知識和創(chuàng)作理念;參加全國剪紙展覽、比賽活動,宣傳家鄉(xiāng)剪紙文化。
  “除‘人生四大喜’外,下一步考慮推出‘福祿壽喜’‘五行’等系列剪紙衍生品,希望通過這些生活中的好物,讓公眾感受到剪紙的溫度?!惫坊ㄕf。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相關資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