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蒙古歷時三年“搶救”多處元上都遺址罕見碑刻
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2016-11-09]
呼和浩特11月8日電 (記者 李愛平)內蒙古自治區(qū)文物局8日對外披露,該局歷時三年搶救了多處元上都遺址罕見碑刻。
元上都遺址位于廣袤的內蒙古自治區(qū)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,這里曾是世界歷史上最大帝國元王朝的首都,也是蒙元文化的發(fā)祥地,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。2012年,元上都遺址被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
內蒙古文物局副局長王大方介紹說,在中國國家文物局社會科學基金的資助下,內蒙古文物局歷時三年除了對元上都遺址所發(fā)現(xiàn)的元代碑刻予以收錄,還對元代文集中保存下來的與元上都有關的碑文,如《上都大龍光華嚴寺碑》、《上都翰林國史院題銘記》、《上都新軍管軍千戶夾谷公墓志銘》等影印進行收錄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元上都遺址出土的一通阿拉伯文墓石上刻有“奉崇高的真主之名,真主賜福于真主的使者、穆斯林的埃米爾、至仁至善的摯友穆罕默德”等銘文。
“這通阿拉伯文墓石,反映了生活在上都地區(qū)穆斯林民眾的信仰情況。關于元代穆斯林民眾在蒙古草原生活的情況,《元史》等記載極少?!蓖醮蠓秸J為,在元上都遺址“搶救”出的這一阿拉伯文墓石的價值意義非凡。
“此外在元上都遺址內外,從出土文物中可以見到多元文化的表現(xiàn)?!蓖醮蠓秸f,這里出土有供祭祀的漢白玉蒙古人像;道教的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四神陶雕像;儒學銅鎮(zhèn)尺;中國象棋子等各種文物,對于研究元上都遺址有著重要價值。
據內蒙古文物局通報,三年中,當地文物局還對蒙元時期的回鶻式蒙古文、古敘利亞文、八思巴文、漢文碑刻等給予重點收集。目前以《草原金石錄》六卷本的形式報中國國家文物局,被認為是蒙元史研究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。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相關資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