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品拍賣如何做局
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2015-04-14]
拍賣市場“做局”的現(xiàn)象主要是由炒作機構操作的。資深藝術批評家朱其說:“一個藝術炒作人或炒作集團,會定位一位在藝術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場價格在10萬元/平尺左右的畫家,跟畫家簽一個三年協(xié)議,畫家每年給炒作人40張畫,三年就是120張,每張以30萬元左右的低價收購。一年后就開始在拍賣會上炒作,每張30萬元收購的畫,拍賣價標到100萬元,兩年后再標到500萬元甚至1000萬元一張。并且安排‘自己人’和一群真買家坐在一起,假裝舉牌競拍制造一種‘熱烈’的現(xiàn)場氣氛?!?br/>
也就是說,這類拍賣“做局”的整個流程都是由導演設計的。標高價的藝術品賣掉幾張后,就能收回成本。然后,炒作機構再拿剩余畫在拍賣會上慢慢“釣魚”,制造天價暴利。當然,這種成交的假拍炒作機構是不可能付給拍賣行10%左右的高額傭金的,而是事先會和拍賣行談好一個固定的傭金,無論是200萬元,還是1000萬元成交,都只需付10萬元左右的傭金。
“不要以為國際一線拍賣行就沒有‘做局’現(xiàn)象”,朱其透露,“這些年一些藝術炒作集團的策略是跑到紐約、香港的國際著名拍賣行去‘天價做局’?!?br/>
利用拍賣洗錢最基本的方法常見于“雅賄”現(xiàn)象。業(yè)內人士透露,首先將贗品通過不合法的鑒定渠道鑒定為真品后,行賄者再以受賄者名義,將該贗品交給拍賣公司拍賣,行賄者指定一個競買人,競買人舉牌高價競買;或者行賄者安排受賄者以超低價10萬元“買”了一幅名畫,然后以不透露賣家的方式將該幅名畫送拍,最后以高價100萬元甚至上千萬元成交。
這種相對復雜的操作方法,隱蔽性較強。選貨、入貨、炒貨、洗貨的流程可能會經過兩年左右的時間,如果是拿藝術家的真品來制造天價,通常會選擇當代藝術家,把作品炒高幾十倍后,就可以用來洗錢了。
在藝術家群體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藝術家自導自演的拍賣交易。在藝術圈,藝術家有無市場及作品的市價主要以作品參展、報道、拍價等內容為參考,尤其是有成交數據,而且相對透明的拍賣價格更能決定該藝術家的市值。
朱其說,基于獲取拍賣成交價的目的,藝術家通常會找與自己關系不錯的藏家,邀請藏家將自己上拍賣會的藝術品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拍走,這一切看似都是合理的拍賣流程,但是關鍵是藝術家其實已經私下許諾給藏家三四幅甚至更多的作品,這也就是賣一送三的方式。
在這類拍賣交易下,藝術家獲得了市場認可的高價位,藏家以極低的價格買入藝術家作品,與藝術家達成一致的拍賣行獲得了買家一定的傭金。
在上述拍賣交易中,拍賣行通常只起到媒介平臺的作用,僅收取拍賣手續(xù)費。但也有些高級拍賣公司,在提供交易平臺的同時,提供買賣雙方的中介“勾兌”工作,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。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相關資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