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南海一號"海量宋瓷重見天日 眾多謎團等待揭示
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2015-02-09]
近日,經過7年的保護發(fā)掘,南宋古沉船“南海一號”表面的淤泥海沙貝殼等凝結物被逐層清理,船艙內超過6萬件層層疊疊、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見天日,展現在世人面前。
據悉,南宋古沉船“南海一號”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發(fā)現的年代最早、船體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沉船,是保存在“海上絲綢之路”主航道上的珍貴文化遺存。自1987年被發(fā)現,到2007年整體打撈上岸,沉睡海底800多年的“南海一號”入住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“水晶宮”,考古工作者按照模擬埋藏環(huán)境保護法方案,以田野考古方式發(fā)掘水下沉船遺址。
經過考古識別,這些南宋外銷瓷主要由江西景德鎮(zhèn)窯系、浙江龍泉窯系、福建德化窯系、福建閩清義窯系和福建磁灶窯系等五大民窯瓷器構成。這究竟是一艘怎樣的沉船?它經歷了怎樣的故事?誰擁有這些珍寶?又打算運往何方?“南海一號”還有眾多謎團等待揭示。 劉大偉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相關資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