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東漢古墓被盜一空 附近十米再現東周遺址
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2014-10-19]
荊門10月17日電 (記者吳奇勇)10月16日,位于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(qū)白廟街辦江山村的東漢古墓開始搶救性發(fā)掘,經過文物保護部門近兩天的工作,17日墓室已經基本清理出來,在南側墓墻上,赫然出現盜洞痕跡。
17日,記者再次來到東漢古墓考古現場,在現場負責人周偉的指點下,記者在墓室南側墓墻上可以清楚看見,原本整齊的青磚在此消失,留下一個一尺見方的缺口。結合墓室內的發(fā)掘情況和盜洞附近的土層,考古人員推測,此盜洞應該為早期盜墓痕跡。
現場發(fā)掘負責人周偉向記者介紹,古墓為合葬雙墓結構,中間一堵漢代磚墻將墓葬分為南北兩個墓室,北部墓室因為前期施工已經遭到破壞,幾乎沒有發(fā)現什么文物;工作人員正在清理墓葬南室,由于曾經被盜,目前考古人員只在墓底發(fā)現幾枚漢代流通貨幣五銖。整個墓室和墓道目前仍在繼續(xù)發(fā)掘中。
就在距離東漢古墓西南方向十米左右,考古人員發(fā)現一處東周時期遺址,目前正在對此地進行清理。記者現場看見,考古人員已經清理出部分具有典型東周時期特點的陶片。現場負責人推測,此處應該是一處東周時期居民生活遺址。具體情況要根據發(fā)掘進展做出。
目前兩處考古現場發(fā)掘工作同步進行中。(完)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相關資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