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論:把古詩詞留在課本里
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2014-09-14]
據報道,明年9月起,北京市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小學一年級《語文》的古典詩詞,將由現在的6篇到8篇增加到22篇,整個小學階段不少于100篇。此舉措令人贊賞,同時也與前不久媒體上議論的某些地區(qū)片面刪減小學教材古詩詞篇目的做法形成鮮明的對比。
一些人認為詩詞作品艱深難解而加重學生負擔的看法,是說不通的。著名學者湯一介在回憶父親湯用彤對其進行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啟蒙時說:“我們上的都是現代學堂,現代學堂對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不太重視。為了讓我補上中國文化這一課,父親先讓我讀一些詩詞,因為詩詞比較好讀。”某種意義上說,那些選入教材中的古詩詞不僅不是沉重的包袱,更像一把把鑰匙,可以為孩子們打開一扇扇傳統(tǒng)文化之門。
中國有詩國之稱,詩詞名篇燦如繁星,熠熠生輝,其美學魅力超越時空,在今天乃至將來都能喚起久遠的心靈回響??鬃釉唬骸安粚W詩,無以言?!苯浀涔旁娫~不僅內容豐富多彩、語言優(yōu)美凝練,還表達著美好的情感,寄寓著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和審美情趣,是民族文化的精華,也是一筆巨大的民族精神財富,理應一代一代傳下去。
把古詩詞留在課本里,傳給孩子們,實際上就是在呵護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,是在滋潤和澆灌中華文化的根脈。高 昌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相關資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