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壇明代鎏金銅編鐘首次展出 曾被八國聯軍掠奪
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2014-08-25]
國家一級文物、明代“鎏金銅編鐘”,將在天壇公園首次與公眾見面。昨天,記者從天壇公園了解到,正在進行修繕復建工程的天壇北宰牲亭、北神廚院落及長廊,已完成50%以上,有望年底竣工,并將作為天壇展覽級別最高的展陳場所。
北神廚院落年底修繕完工
為完整地呈現天壇的歷史風貌,天壇公園自1995年開始實施復建修繕工程。如今正在進行中的,是去年8月啟動的北宰牲亭、北神廚院落及長廊修繕工程。修繕完工后,將作為展陳場所向公眾開放。
天壇文研室主任武裁軍介紹,“神廚”是制作帝王祭天用食物的地點,是祭天必不可少的場所。北神廚內有三個大殿,是皇帝行視察貢品的“籩豆禮”的地點。院里還有一處“宰牲亭”,是用來屠宰祭天牲畜的地方。祭天的牲畜不能“見天日”,所以宰牲亭與神廚以長廊連接直通祈谷殿。長廊共72間,象征七十二地煞,寬5米,長350米,又稱“七十二連房”。
天壇副園長曲祿政告訴記者,北宰牲亭、北神廚院落修繕建筑面積2007平方米,如今已完成總體工程量的50%以上。在施工現場,曲祿政指著外檐彩畫告訴記者,此前的彩畫曾在上世紀70年代進行修復,當時的手法與清代不同,而此次則遵照清代老彩畫進行原樣修復。同期在墻壁上開鑿的玻璃窗,本次也將依照清代樣式進行恢復。
武裁軍透露,院落整體工程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完成,此后將向社會公眾展示。天壇共有文物10000余件,等級文物700余件,展出文物200余件。而天壇內唯一一件“一級文物”——“明代鎏金銅編鐘”曾于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被掠奪。1994年被印度歸還?!氨鄙駨N院落修繕完工后,‘鎏金銅編鐘’將在此與公眾見面。可以說,這里將是天壇公園展覽級別最高的展廳?!?br/>
恢復歷史風貌區(qū)域20公頃
天壇公園管轄面積為180公頃,而天壇壇域總面積則為273公頃。武裁軍說,天壇壇域內歷史遺存建筑的整治困難重重,自1912年清帝退位天壇陷入“失管”局面至上個世紀70年代,天壇壇域的被“蠶食”的局面從未停止過。
1912年,政府農商部在天壇設置了中央防疫局,之后電話局、電報局、廣播電臺都曾在這里選址。這里也曾成為駐軍“重地”,張勛復辟的司令部就設在天壇。1949年,國民政府在此處修建機場,砍伐古樹上千株,拆毀南外壇城墻和明代石牌樓,大規(guī)模破壞了天壇古跡。
如今,天壇壇域內許多社會單位,都是當年歷史的延存?!氨热?,天壇西門的中國藥品生物檢定所過去是北平生物制作公司,再早以前曾是日本侵略者的細菌三科。這里也曾是北洋政府的防疫處,是北京第一個進行疫苗生產的地方。”
要清理這些有上百年歷史遺存問題的建筑難度頗大,天壇副園長牛建忠稱,目前是整頓壇域的好時機?!?011年3月,北京市政府在‘十二五’規(guī)劃中明確提出,要系統(tǒng)規(guī)劃、開展天壇公園西側的天壇醫(yī)院搬遷的工作,恢復壇域內綠地系統(tǒng),展現皇家園林景觀。如今天壇醫(yī)院的搬遷工作已經展開,將為天壇恢復6.32公頃綠地?!?br/>
2010年11月,東城區(qū)啟動了天壇東里1-8號樓居民的搬遷工作,現在已搬出40%的居民。今年5月,位于西南外壇的北京口腔醫(yī)院也準備尋址搬遷,這將為天壇壇域騰退出2.08公頃綠地。緊挨口腔醫(yī)院的中國藥品生物檢定所,也于2012年開始在大興區(qū)建設新址。
“自申遺以來,天壇壇域恢復歷史風貌的區(qū)域約有20公頃”,牛建忠告訴記者,作為世界級物質文化遺產,天壇周邊被劃定為核心保護區(qū)、緩沖區(qū)和建設控制地帶三個級別的保護區(qū)域,其中面積最大的建設控制地帶北至前門大街,西至陶然亭,東至廣渠門,這一區(qū)域內所有建筑物高度均不超過18米。同時,天壇與故宮之間的建筑、景觀也有呼應,形制、顏色均不能產生巨大沖突。
北京一半古樹在此“安居”
為對天壇實施有效的重點保護,發(fā)揮文化遺產的積極作用,天壇公園實施了《天壇文物保護規(guī)劃(2011-2015)》編制工作,如今該規(guī)劃基本編制完成,已通過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的審批,經北京市文物局報送給世界遺產委員會。規(guī)劃對壇域、古建文物的保護與利用、古樹養(yǎng)護及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維護做了具體的安排。
根據總規(guī)劃,天壇公園管理處制訂了一系列關于天壇保護與管理的專項規(guī)劃。其中一項重要的專項規(guī)劃,就是關于天壇非物質文化遺產調研和申報的工作。牛建忠介紹,“天壇已經是世界級物質文化遺產了,但在天壇里還有相當一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沒有被充分認知,比如我們的祭天禮儀、祭祀樂舞等等。明清兩朝在天壇神樂署演奏,用于祭祀、朝會、宴會的皇家音樂——中和韶樂已被評為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如果摸清現狀、進一步挖掘、研究、整理,天壇里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夠得上世界級別的?!比缃瘢靿珗@與清華大學遺產所合作,正在深入討論天壇非物質遺產專項規(guī)劃的具體實施方案。
另一項重要的專項規(guī)劃則是天壇內的古樹保護規(guī)劃。天壇公園內共有古樹3655株,其中一級古樹1570多株,樹齡最大的古樹據傳栽種于金代,比天壇年紀還大,有800多歲了。武裁軍介紹,北京市城區(qū)共有古樹7000多株,天壇古樹數量約占其中一半。而這些活“文物”能如此“長壽”,與天壇公園采取的保護措施關系密切。記者看到,園區(qū)里古樹生長之處,均設有防護圍欄,古樹旁多種植著“玉簪”植株?!肮虐叵埠蹬聺常耵ⅰ媚秃?,兩者屬性相匹配?!蔽洳密姼嬖V記者,近20年內,天壇內沒有發(fā)生過一例古樹死亡的情況,這正是管理部門采取“恢復歷史原生態(tài)”保護措施的結果。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相關資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