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工藝美術師顧飆作品:跨界的實踐
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2014-04-03]
顧飚,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、高級工藝美術師。1963年生于江蘇無錫,一位從傳統(tǒng)中來要到未來中去的崇尚跨界創(chuàng)作實踐的藝術家。1980年入行,三年后,被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柳家奎先生選為徒弟。1987年赴鎮(zhèn)江師專美術系學習。上世紀九十年代前積極參加工藝美術行業(yè)大小會展,基本拿全工藝美術行業(yè)大小展會獎項,被戲稱為三等獎專業(yè)戶。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側重于城市公共藝術的創(chuàng)作,在城市公共空間中方面建成了七八十座城市景觀雕塑。2005年起又涉足博物館藝術品方面創(chuàng)作,有數百件主題作品被收藏.。顧飚生性低調淡泊,自甘半隱居而不逐名利,故未有太多可炫耀的名聲。但他隨性而動,潛心創(chuàng)作,務實善思,作品不俗。從藝三十年,其間既接受了惠山泥人民間藝術創(chuàng)作技藝的嚴格訓練,又受教于院校美術專業(yè)的系統(tǒng)學習。目前已成功完成了現代藝術觀念和傳統(tǒng)民間藝術的融合蛻變,成為一名涉足城市空間藝術,博物館藝術品,近年又注重架上藝術創(chuàng)作多領域的當代藝術家。朋友笑稱顧飚是:一位公共藝術領域中的老兵,架上藝術創(chuàng)作隊伍中的新銳。可以說是被收藏界新近發(fā)現的“新人”,其作品具有極大的上揚空間。收藏有顧飚作品的博物館有:南京博物院、山西博物院、安徽博物院、甘肅博物館、無錫農耕文化展示館、江蘇鎮(zhèn)江觀音洞博物館、新疆伊犁漢家公主博物館、楚文化博物館江陰絲博館、南京市博物館。
顧飚,1963年生于江蘇無錫,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、高級工藝美術師。1980年進入無錫泥人研究所,先后拜周金根、王國棟二師學習泥人創(chuàng)作,后又成為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柳家奎先生入室弟子。1987年考入鎮(zhèn)江師專美術系,接受系統(tǒng)的專業(yè)訓練。
他從藝30多年,既完成了院校美術專業(yè)的系統(tǒng)學習,又接受了惠山泥人民間藝術創(chuàng)作技藝的嚴格訓練,成功完成了當代藝術觀念和傳統(tǒng)民間藝術的融合蛻變,成為一名涉足城市空間藝術、博物館藝術品,近年又注重架上藝術創(chuàng)作領域的當代藝術家。
顧飚生性淡泊,自許半隱居而不逐名利,沒有太多光環(huán)。但他隨性而動,散而不懶,潛心創(chuàng)作,善思務實,作品不俗。說起自己的作品,他謙虛地將之稱為“跨界的實踐”。
顧飚用泥在創(chuàng)作。他的百件泥人作品《百年百福-無錫阿?!废盗?,入選“2010上海世博會——中華藝術·國家大師藝術珍品薈展”專題項目,亮相世博會,在世博文化中心展出一月有余。《百年百?!洃浵盗小纷罱肢@得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頒發(fā)的銀獎。南京博物院、山西博物院、安徽博物院、甘肅博物院及遠在新疆伊犁的漢家公主博物館等數十家博物館,都藏有并永久陳列他的百余套泥人主題作品。說起這些成績他念念不忘王永慶老師和喻湘蓮老師對他的幫助。
顧飚用紫砂在創(chuàng)作。紫砂作為一種為人鐘愛的藝術媒介,當然也被信手拈來為他所用?!读_漢系列》整體風格鮮明,每件作品又各賦人物個性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柳成蔭評價他,得到了柳家奎先生的真氣,品味到了柳先生作品的神韻,更難能可貴的是還能區(qū)別于老師的風格。《百年百?!俑:秃蠅亍?,歷時3年七易其稿創(chuàng)作完成。得了“百花杯”中國工藝精品獎的紫砂壺,是一件既滿足壺的功能,又充分體現惠山泥人捏塑技藝,還成功提煉無錫阿福元素并與之完美結合的藝術品。
顧飚用石材在創(chuàng)作。在城市公共藝術創(chuàng)作中,他動輒使用上百噸石料?!栋倌臧俑!〔[嘻》系列的選材,用他的話說,真是千里尋它百回。他嘗試運用自己有條件使用的所有材料,最后才確定用漢白玉作為它的媒介。這套作品得到了美術界和工藝美術界的共同肯定?!段倌臧俑!〔[嘻》獲得了中央電視臺雕塑大賽佳作獎,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頒給他“百花杯”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。
顧飚用青銅在創(chuàng)作。他同許多雕塑家一樣特別鐘情于青銅材質。二三十年前,鑄成青銅的作品就頻頻獲獎:《歡樂柱》獲得首屆中國青銅藝術節(jié)優(yōu)秀獎,還有《孕育》、《鴿子》、《雙鴿》、《竹林七賢》等均有獎項,不勝枚舉。近來《顧毓琇》、《王選》、《王昆侖》等一批人物雕像也得到了專家及他們的家屬的一致好評。
顧飚用綜合材料在創(chuàng)作。當初柳先生“觀你氣質可向城市空間發(fā)展”的導向,使他努力學習和涉足創(chuàng)作了大量的城市公共藝術品。這是他最大一部分的藝術成果。銅鐵石磚木陶復合材料,被他用穿插融合粘貼鑲嵌等手法運用起來,成就了一座座城市雕塑,多年以來已累計完成了80多座城市雕塑。上世紀90年代初,大紅的《帆影翩翩》得到了毛主席兒媳、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邵華將軍的極大贊賞,并借此創(chuàng)作了一些攝影作品?!哆\河文脈》得到了住建部城雕委的認可,獲得“2008年度優(yōu)秀城市雕塑建設項目”優(yōu)秀獎。
顧飚的作品像一陣旋風,引起了多方關注,一時邀展不斷,短短一年多時間,在上海、南京、東莞等幾個城市作了巡展。媒體爭相報道,有的媒體還將他封為“新惠山泥人代表人”。
顧飚說,自己初入道時,每每言及中國民間藝術如何如何,后來降以談談惠山泥人的風格云云。步入中年后,僅敢努力于研究無錫阿福這一類作品,致力于發(fā)掘無錫阿福的藝術元素,并用提煉的語匯,唱響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歌,讓無錫阿?;钤诋敶?br/>
當代傳統(tǒng)工藝領域的藝術家們,肩負著兩大使命,傳承保護與繼承發(fā)揚。
傳承與繼承的根本區(qū)別在于, 學術支撐下的封閉與開放。前者是封閉式的,它努力將傳統(tǒng)工藝以盡量避免時代印記的方式保存下來,點點滴滴原汁原味地收藏到活態(tài)歷史和博物館中去,它主觀上是反現代性而更趨于學術性的;后者是開放式的,它主動吸納時代氣息,將非物質的傳統(tǒng)技藝融合其中,隨時代大勢而動,將之外化為一種充滿傳統(tǒng)氣息的“新”內涵作品的創(chuàng)作方式。
顧飚崇尚跨界藝術實踐,涉足領域廣泛,并能熟練運用泥、紫砂、石材、金屬等材質進行創(chuàng)作。穿梭于不同的藝術領域時,顧飚善于將多種藝術形式融合在一起,包括在材料、觀念、手法上的“混搭”,使其達到互相補充、互相聯系、互相影響的作用,嫁接后成為更加獨特的奇葩,并賦予自己獨特的思想和對藝術的理解,最終產生奇思妙想的獨特效果。
顧飚在求變,在藝術創(chuàng)作范疇里求變,也在市場出路上求變,它是自我發(fā)掘、發(fā)現的過程,特別是將各種材質引入無錫阿福的創(chuàng)作,沒有模式也還不系統(tǒng),只有未知的可能性在等待他。顧飚嘗試著以惠山泥人的形式美元素,創(chuàng)作出適合于當代生活語境的新作品。從傳統(tǒng)的惠山泥人藝術形式中出走,在超出慣常經驗的邊界,尋求藝術家個人方式表達他的文化認知,是他藝術創(chuàng)作的最大特點。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相關資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