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藝術品線上交易將量化 搶灘中端市場
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2014-01-04]
經歷過2013風風火火的大盤點,2014年藝術品市場行業(yè)大預測又要開始了。毫無疑問,2013年11月,佳士得戰(zhàn)后及當代藝術拍賣6.91億美元的總成交額提振了整個藝術品行業(yè)的士氣,藝術品市場呈現出難得的健康氣息。藝術博覽會還在不斷新增,試圖堵住藝術圈毫無喘息的日程表中那么一點點間隙。最熱藝術家們沉浸在名聲大噪和身價暴漲的喜慶氣氛中。來自幾大新晉崛起的經濟圈的買家們,無論男女老幼,都在為鞏固拍賣市場金字塔尖貢獻著力量。奢侈品、時尚潮牌及流行音樂領域也與當代藝術的互動激增。那么,我們能夠對2014年有何種期待呢?
藝術品線上交易將量化,搶灘中端市場
盡管藝術品在線交易的業(yè)務仍然風風火火,尤其是去年亞馬遜的高調進駐,但筆者認為,投資商們可能會對持續(xù)“燒錢”有所倦怠了,他們更想看到盈利。至于這些藝術品電商網站如何變現,還是個問題:去年,Paddle8收購另一個在線交易平臺Blacklots,而VIP Art則被Artspace收購,藝術品在線交易平臺之間開始不斷尋找同盟以穩(wěn)固實力。交易平臺巨頭eBay第三次重返藝術品領域也對藝術品市場中小打小鬧的從業(yè)者產生了不小的沖擊。
此外,亞馬遜進軍藝術品交易領域的勢頭頗具侵略性,他們將目標定位在高端商人,試圖提高其網站承載藝術品的檔次,但筆者對這種做法是否可行保留意見。盡管這家以DVD發(fā)家的電商品牌名聲在外,但在藝術品領域內的名望還沒有培養(yǎng)起來。事實上,買藝術品的根本是在買一個夢想,一個故事,一個能夠彰顯身份的東西,但如果有人說“我在亞馬遜買了幅畫”或是“我在eBay上買了件藝術品”似乎都不是值得炫耀得出口的喜事兒。不過,我倒希望藝術品在線交易平臺能夠量化市場,為中檔商品提供更多在線交易的可能。不然,想1億美元在網上賣一幅畢加索的畫?做夢。
市場交易透明度降低
2013年,諾德勒畫廊發(fā)生售假丑聞,其他藝術圈的丑聞也陸續(xù)浮出水面。缺乏交易透明度,市場準則急需校正,成為2013年遺留的大問題。然而,筆者認為,2014年,交易透明度的問題會愈發(fā)嚴重。藝術品在線交易的激增非但沒有將藝術品市場澄清,反而擴大了市場規(guī)模、并改變了藝術品交易的傳統法則。新興藝術品交易網站ArtWide承諾,買家和賣家將完全匿名,也就是說,全部交易將在不知道對方底細的情況下進行。
11月紐約拍場上佳績頻現,這也吸引了大量“保底”現象的出現:拍賣行更多的開始使用金融手腕,而常規(guī)擔保方的池子開始變小。盡管有交易條款寫得清清楚楚,但諸如擔保方和拍賣行之間的一些小“空子”對外界來說,仍然是個謎。換句話說,如今的拍賣過程不像人們從前想的那樣透明。賣方信息不能公開的情況仍將繼續(xù),而且紐約法院也站在了拍賣行這一邊。
各地藝術博覽會仍在新增
藝術市場不斷有大事件推動,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各種各樣的藝術博覽會。2014年,在舊金山港灣區(qū)就有兩大藝博會備受關注與期待:硅谷當代(4月10日到13日),以及藝術硅谷(10月9日到12日)。博覽會為這座以高科技聞名全球的城市注入了文化氣息,同時也為這里帶來了非常重要的旅游業(yè),因此當地政府對這兩個藝術博覽會非常歡迎,鼓勵并大力支持該項目。然而,不僅頂尖藏家、商人對頻繁舉辦的藝博會感到身心俱疲,大量的工作人員及藝博會舉辦需要的資源都在經受著“藝博會過?!钡目简?。同時,藝博會變得更具選擇性。以前,可能人們需要用3年時間來適應與觀察一個藝博會,如今人們對于某一個藝術博覽會的耐性降低了——如果參加了一屆藝博會之后發(fā)現效果不佳,那么他們會果斷放棄。因此,2014年,在鱗次櫛比的藝術博覽會中,包括很多名氣超高的藝博會在內,必須盡快做出改變,變得與以往不同,因為參展商們總是會尋找更綠更肥沃的“牧場”掘金。
(原文作者:Georgina Adam,《藝術新聞報》藝術市場自由撰稿人、《金融時報》藝術市場通訊員)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相關資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