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蒙古喀喇沁旗發(fā)現一處疑似遼金元時期陶窯遺址
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2013-10-16]
赤峰10月15日電 (李愛平、李富)10月15日,記者從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文體局獲悉,日前,喀喇沁旗文體局工作人員在牛家營子鎮(zhèn)鄭家營子村西發(fā)現一處陶窯遺址。
該窯址位于錫伯河下游西岸的臨川山根溝口崗臺上,高出平川2至15米,原始面積約4500平方米。當地村民稱此地為窯溝。因村民在此取土和平整耕地,該窯址僅存溝堂臺地中上段,約為原始面積的三分之一。臺地被破壞所呈現的斷層深度約3.5米,剖面為厚薄不等的沖溝堆積層,含有砂礫、黃土、灰土及陶片。明顯的一道陶片堆積層呈U形疊壓狀態(tài),最深處距地表2.7米。斷層底部仍有陶片顯露。周邊耕地溝渠散布陶片,北側坡面殘留灰土陶片堆積。當地高齡村民介紹,此地前些年尚存殘破窯址痕跡,但未見過有人在此燒過窯。地表散布和斷層暴露的陶片,皆為泥質灰陶和泥質灰褐陶,已辨器類有甕、罐、盆、碗。頗具特色的是凸弦棱平底器,疑為器蓋或窯具器托。容器口沿樣式多為折弧沿、折平沿、寬平沿。紋飾僅見口沿軋印花邊和器腹拍印平直溝線紋兩種,后者表現出鮮明的自身特點,既不同于夏家店下層文化的拍印籃紋,又明顯區(qū)別于戰(zhàn)國秦漢時期的粗線繩紋。器托和平直溝線紋是人們此前從未見過的器類和紋飾,很是新穎。
據了解,該窯址附近數公里范圍內的山梁坡地上偶爾見到這類陶片,當地部分遺址中也有這類零星遺物相伴出,但未發(fā)現以此為主流遺物的典型遺存。(完)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相關資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