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成人情侣激情小视频免费_国产成人片无遮挡无缓冲_国产真实深喉口爆91_国产呻吟大学生无套视频在线

您的位置:首頁 > 市場分析

集郵者日漸減少 郵市何日春再來

中藝網(wǎng) 發(fā)布時間: 2012-09-26
  核心提示:

 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貴陽噴水池郵市,可謂紅極一時,如今,熱鬧的郵市已變成天橋下的不到十家攤子,集郵人也多以老人為主。郵票,作為一個郵資的憑證,其職能正逐漸被即時性通訊方式,如電話、網(wǎng)絡所取代。一位集郵80年的老人表達了他的愿望: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,體味到集郵的快樂。

  記憶:撿破爛換錢買郵票

  “小時候,我曾為了集郵去當‘小偷’?!痹谫F陽一家媒體工作的小石說,上小學時,他跟著班上的集郵風集郵,因為缺錢買一套運動郵票,就到一家工地去偷鐵,卻被保安抓住。

  “撿破爛換錢買郵票是常有的事,”小石比劃著,一套最普通的郵票價格在4元左右,而一般的礦泉水瓶大概是5分錢一個,想換來一套普通郵票,要八九十個瓶子,“不過,當你手握一套班上同學都沒有的郵票時,優(yōu)越感就油然而生了。”他說,那時獲取郵票最主要的辦法,還是剪下信封上的郵票,在水中浸泡脫膠后取下。后來可供剪裁的信封少了,身邊的同好也越來越少,他也慢慢不集郵了。

  在富水路與延安路交叉處天橋下做錢幣與郵票收集生意的周先生,見證了當年噴水池郵市的興旺?!澳菚r生意很好,看的人、賣的人、買的人,能把攤子圍兩三層。大概是1998年,據(jù)說貴陽有人收到了‘祖國山河一片紅’那面值8分的郵票,當時至少值二三十來萬哩!還有‘文革票全套’、‘梅蘭芳小型張’都是很值錢的?!?br/>
  周先生說,當時郵局發(fā)新郵時,買郵的隊伍可以從早上郵局開門排到中午吃飯。不過近十年來郵市漸跌,集郵的人越來越少,曾經(jīng)的郵市不復存在,他們也轉移到現(xiàn)在的天橋下?!白屑殧?shù)數(shù),在不成市的天橋下做收集生意的攤主,也不過六七家。”

  現(xiàn)狀:郵市冷落 票源減少

  對于大多數(shù)非專業(yè)集郵者來說,信銷郵票是他們的主要票源。而這樣的票源,正在逐年減少。

  “現(xiàn)在除了寄明信片,很少有人寄信了?!毕嚓P郵政人員坦言,用郵量的漸減,直接導致了非專業(yè)集郵者的減少。“前些年新的紀郵特郵面世時,總有一些投資者大量買入,再將其轉入收藏市場,一般集郵者找不到門路只好從郵商處購買,集郵的群眾基礎由此愈發(fā)薄弱,集郵便每況愈下了?!?br/>
  “那時郵市火爆,純粹就是一些郵商炒出來的,郵票本身沒那個價值?!辟F陽市集郵協(xié)會副秘書長吳成忠說,大概1997年之前,大量投機基金進入郵市,炒郵就像炒股一樣火爆。每當新的紀郵特郵發(fā)行,投資者就成批量地購買再轉手,或許一張賺不到很多錢,但成批量地轉手就讓一些人發(fā)了財,同時也有人被郵票套牢了大量資金,卻沒有找到下家出手而損失慘重。郵市漸冷后大量投機資金的抽出又加劇了郵市的冷落,二者互為因果關系。

  在吳成忠看來,當時炒郵票就像今天炒股票、炒房產(chǎn)一樣,是一種投資方式。如今人們投資多樣化,郵市由此不如從前,“但是這并不代表真正集郵者的數(shù)量銳減”。

  如今為抑制郵商炒作的行為,2011年,貴陽市郵政部門規(guī)定,在新的紀郵特郵發(fā)行的時候,每人限購一套或一個方聯(lián)。

  集郵家愿望: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

  翻出小時候積攢的郵票,小石說:“回想當時郵票得來的不易,還是深有感觸的,每張郵票后面都有它的故事。與同學交換郵票后,會在心里盤算自己是虧了還是賺了,那種竊喜和懊惱是別人無法體會的?!彼p嘆,雖然現(xiàn)在有能力買全新的郵票,但很難體會當初撿破爛換郵票的樂趣了。

  郵市冷落下來后,很多原來在噴水池收郵的人轉了行。和周先生一樣,周清是天橋下僅剩的幾個仍做收集的人之一。她說,現(xiàn)在郵票大多是打折票,玩郵票賺不到錢,“要想搞收集,不妨去玩錢幣、紀念幣?!?br/>
  如今,集郵的主力軍多為老年人。九十五歲高齡的郭潤康是貴州著名集郵家,1931年開始集郵。當年他在貴陽參與創(chuàng)建的“金竹郵票會”號稱抗戰(zhàn)時國內三大郵票會之一。雖然“金竹郵票會”今天已不存在,但1997年建立的郭潤康集郵研究會(郭研會)仍然為集郵者提供交流平臺。

  在郭研會中,四十歲以下的青年會員只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,“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,所以集郵主要還是我們老年人在堅持?!惫险f。

  值得欣慰的是,郭研會還有年僅11歲的會員?!凹]是一項相對‘寂寞’的愛好,所以手要勤,心要恒。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?!?br/>
分享到:
         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(wǎng)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(wǎng)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(wǎng)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(wǎng)”,否則本網(wǎng)站將依據(jù)《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(wǎng)絡知識產(chǎn)權!
相關資訊:
現(xiàn)代名家作品推薦
關于我們 | 本網(wǎng)動態(tài) | 專家顧問 | 藝術顧問 | 代理合作 | 廣告服務 | 友情鏈接 | 聯(lián)系方式
Copyright © 1998-2015 中藝網(wǎng)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
電信與信息經(jīng)營證: 粵B2-20060194 全國統(tǒng)一服務熱線: 400-156-81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