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絡時代高端書成為收藏品
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2011-10-05]
書的內容瞬息萬變,讀書的模式也不斷變化,近年來快速成長的大眾電子閱讀平臺,引領著新的閱讀時尚,給出版業(yè)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?!艾F(xiàn)在的圖書出版業(yè)的競爭已經由拼價格、拼折扣轉向拼品質,部分圖書會越來越高端,成為一種高端藝術品、收藏品。這是一個趨勢?!鄙綎|省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李晉說。誠如李晉所說,一些精品圖書像書畫、古玩一樣,已經漸漸進入人們的收藏視野。
網絡時代催生精品書
在書店瀏覽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從大開本的精裝畫集,到成系列的少兒圖書,都包裝漂亮、印刷精美,當然,價格自然不菲。尤其是藝術類圖書,數(shù)萬元一套的并不罕見。著名書籍設計家、原三聯(lián)書店編審主任寧成春認為,注重形式的書,也就是藝術化圖書的出現(xiàn)是網絡時代的一個產物。網絡時代的到來,文字內容的閱讀功能已經在網絡那里可以達成,所以,紙質書的出版受到了很大的影響。越往下走,如果書的質量不好,反而是便宜的書沒有人買,形式很美很講究的書雖然貴一些,反而有人買。他預測,以后的趨勢是,出版社必須要出版有個性的書籍,否則,就沒有存在的價值。而書的裝幀恰恰是網絡閱讀物里面不可替代的一部分。那么就會出現(xiàn)兩種書,一種是內容一般,而形式獨到有亮點。另一種是內容形式結合很好的書。以后人們會傾向于閱讀的書在網絡上下載,而收藏的書在書店購買紙質書。
高端書不僅僅徒有其表
山東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李晉告訴記者,作為一個出版人,自己并不贊成過分奢華的裝幀,過分的奢華都可能是人們?yōu)榱四撤N目的而做的,而中國的圖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突然從簡陋跳躍到奢華復雜,像個暴發(fā)戶一樣。現(xiàn)在反而好多了,大家的設計理念都上了一個臺階,不再追求表面效果,認同的是比較簡潔、沉穩(wěn)、內涵豐富的東西。
李晉認為,可以作為藝術品、收藏品進行收藏的圖書,不能徒有其表,內容當然應該是富有價值的。像山東省美術出版社與浙江美術出版社8年磨一劍聯(lián)手出版的《黃賓虹全集》,就是作為一個傳之于后世的高端文獻類收藏品來打造的。她表示,市場化是時代所趨,書業(yè)潮流是很難逆轉的,“現(xiàn)在的圖書出版業(yè)的競爭已經由拼價格、拼折扣轉向拼品質,這是一個趨勢。”她告訴記者,山東美術出版社不久還將和國外高層次印刷機構合作,準備出版部分珍藏版的藝術類圖書?!鞍褧龀墒詹仄??!?br/>
藝術類圖書已成拍場黑馬
事實上,在藝術品拍賣中,高端藝術類圖書已經開始登場。9月中旬舉辦的北京匡時(微博)2011年夏季藝術品拍賣會上,首次推出“文瀾風華———美術文獻專場”,且成為拍場的黑馬。其中一部精裝《云岡石窟》從1000元叫價后,馬上就有藏家出1萬元,隨后以萬元階梯經過數(shù)十輪競價后,最終以28.75萬元成交。另有張大千畫冊(十本)最后以10.93萬元成交;原函精裝《書道全集》(一套二十八冊全)成交價為8.05萬元;原盒原函精裝《宋畫精華》(一套三卷全)成交價為6.67萬元。
談及做這個圖書拍賣專題的初衷,匡時瓷器雜項部經理孔超表示,書的價值不僅在于其中承載的知識,在電子媒體越來越發(fā)達的今天,書本身也漸漸成為文物的品類之一,“推出這個專場我們是希望在收藏觀念的引導上進行嘗試?!?br/>
據了解,不僅是在拍賣市場上,在書店和文化市場中,一些罕見的藝術類圖書,尤其是文獻類的書籍已經到了千金難求的程度。
圖書收藏天地廣闊
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收藏愛好者已把眼光放遠,看好了圖書收藏這一高雅時髦的收藏、投資領域。藏友田先生表示,可以想見,傳統(tǒng)的印刷圖書,也會像曾經的甲骨、竹簡、線裝書一樣,因其永恒的象征意義而成為一種高端藝術收藏品。已經登上巔峰的當今出版物,同樣為今后的圖書收藏熱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。如果現(xiàn)在能把握時機,適時地將一些印刷精良或有特色的書籍收藏起來,悉心保存,無疑是一種超前、明智的方式。
由于各式各樣的圖書品種豐富、內容各異,那么,哪些圖書才具有收藏價值呢?專家介紹,首先內容要為藏家所鐘愛,但除此之外,還要講究版本、存世量等。
初版精印本大多由作者親自監(jiān)督印刷和校對,紙張和印刷質量均較好,其中尤以最初版(第1版第1次印刷)最珍貴,因屬試銷性質,印刷數(shù)量也較少。另外,精印本是指精裝印刷本或特殊印刷本,數(shù)量僅為總印量的百分之一,若是編號限量印刷本則更珍貴,因數(shù)量大多在100本以內。當然,若是在初版印刷當中又有精印本,則價值更大,更值得珍藏。
作者簽名本。有些書本身就是名家作品,加之名人簽名留言于扉頁上,就更有意義,價值也高。但名人簽名書也須視其名氣大小、出書數(shù)量多少及書的內容和質量而決定價值高低。當今社會各界不少名人熱衷于出書,大搞簽名售書,嘩眾取寵,把內容平平甚至格調不高的書推向讀者,這種場面盡管當時火爆,但無實際價值,今后也只是廢紙一堆,收藏者對此要特別注意,不要誤入盲區(qū)。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相關資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