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走向規(guī)范 陜西書畫收藏走在"春天"的路上
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2011-09-22]
書法佳作、水墨丹青,一直是傳統(tǒng)藝術百花園中盛放的奇葩,憑著獨特的氣質魅力俘獲人心。稀缺性、不可再生性、獨特性、多樣性,書畫藝術的種種特性不僅引發(fā)了書畫精品的收藏熱,也促使近年來的書畫交易市場越發(fā)火爆。只可惜,市場雖火,卻不夠規(guī)范,常有魚目混珠之事發(fā)生,令人扼腕。于是,陜西書畫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出現,為混亂的市場灌入了一股清流,使其日漸規(guī)范,得以完善。書畫不同于其他商品,需要購買者慧眼如炬。作為知名的書畫家,杜中信對收藏鑒定也有著豐富的知識與獨到的見解,在他看來,收藏有著嚴格的標準審核,藏品在精不在多,既要有高超的技巧,也需含深刻的意義。
書畫市場走向規(guī)范
隨著書畫收藏熱潮的襲來,陜西的書畫交易市場愈加火爆。只是繁榮的場面下,難掩市場混亂、不夠規(guī)范的暗疾。日常的書畫交易中,畫家與買家自由交易以及拍賣會上購買是最為常見的交易方法。但通常魚龍混雜,無法確保書畫作品的真假,稅收與發(fā)票也不好管理。而陜西書畫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出現,則為書畫交易提供了一個正規(guī)的渠道。作為畫家與賣家的中介,收取書畫名家的作品進行展示銷售。交易所的工作人員王小姐表示,開幕以來書畫作品以展示為主,前來咨詢觀賞的人非常多,目前這些書畫珍品的價格表已經商定,正式開始明碼標價對外銷售。展廳中的200多幅書畫皆是名家精品,杜中信老師的書法也陳列其中。對此,他表示作為書畫人,是很支持這種交易形式的。所有的交易作品經過畫家與鑒定專家的共同協(xié)商制定出一個合理的價格范圍,工作人員會為前來觀看的市民及客戶進行詳細而專業(yè)的講解,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提供衍生服務,如提供市場走向的綜合信息,某一名家的歷史價格走勢圖及新作信息供客戶參考,或是與書畫家合影等要求,而發(fā)票稅收也一應俱全,交易品的真假與安全得到了確保。據悉,目前在交易所進行展覽銷售的都是名家精品,而后期則有望選擇一些富有潛力的中青年畫家的精品佳作,促進書畫市場的持續(xù)繁榮。
收藏需要循序漸進
毫無疑問,收藏是一門藝術,并且是一門頗為高深的藝術。無論是古董瓷器,還是珠寶美玉,都需要有豐富的知識打底,作為傳統(tǒng)文化精粹的書畫自然也不例外。想要收藏到書畫珍品,一雙能夠鑒別好壞的慧眼可不能少,只是練就慧眼,卻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古時候,詩畫作品收藏多在富人階層中流通,首先他們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購買收藏,其次很多達官貴人、富家子弟從小接受琴棋書畫的熏陶,見識過很多名家真跡,鑒賞水平頗為不俗。到了現在,書畫收藏的門檻雖然仍舊不低,但愛好者的人數卻越來越多。但其中很多只是空有熱情,既沒有和名品有過“親密接觸”,也對背景知識不甚了解。對此,書畫名家杜中信表示收藏是一個需要積累的過程,是要交“學費”的。不過,比起其他地方,陜西所特有的悠久歷史與深厚文化為當地人的藝術審美奠定了基礎。碑林、摩崖石刻、文物、書畫名家遺作以及各種書畫展覽,都給予了普通市民認識藝術珍品的機會。歷史有積淀,民間的文化氛圍也很濃厚,人們的文化素質與審美眼光也在不斷提升,因此從全國范圍看,陜西算得上是書畫鑒賞收藏的大省。
精品最具收藏價值
書畫作品數量眾多,其中既有傳世精品、名人巨作,也有一般的應酬作品及練習之作,而什么樣的書畫作品才值得收藏呢?杜老師就此與我們分享了他的收藏經驗。書畫作品的作者至關重要,他在歷史上的學術地位與知名度十分重要,如王羲之、齊白石的作品就要比一般書畫家貴上數倍乃至上百倍。同時,也要看該幅作品創(chuàng)作于哪個階段,是藝術家的求學期還是成名期,一個書畫家形成風格需要很長時間,不同時期的作品價值自然不同。有時候,一些著名書畫家成名前的作品也有學術參考的價值,但作品的藝術水準卻十分有限。還有就是看該幅作品是不是書畫家傾注心血的精品之作。一個書畫家一生中會書寫繪畫大量作品,但傾注心血的精品卻數量有限。詩畫的內容很重要:一兩片葉子是一幅畫,華山的一角也是畫,整座秦嶺的風景也是畫;一個字是書法作品,兩行詩亦是,而整首詩詞同樣是,但是所蘊含的價值卻大大不同。而尺寸同樣也不容忽視,是一尺還是一丈,或是數十米的長幅畫卷,都影響著藝術品的收藏價值。此外,技法的運用,意境的烘托,也都是很重要的。如果該作品是藝術家精心創(chuàng)作出并成為其代表作如石魯的《轉戰(zhàn)陜北》,那愈發(fā)珍貴,收藏價值自然更高。
收藏貴精不貴多
作為書畫名家與資深收藏愛好者,杜中信老師熱愛創(chuàng)作,同時也熱愛收藏書畫珍品。對于繁榮的收藏市場,他表示投資與收藏是兩個概念,投資是需要市場流通的,如果購買藝術品是用來投資,必須把市場放在第一位,市場需求的才被人們所接受。而收藏不同,是以收藏者個人的喜好為第一位,如果喜歡該藝術家的作品,就算價格提升空間不大,也愿意購置收藏。而杜中信在收藏時,便是嚴格按照藝術水平尋覓收藏的,并從學術角度解釋何為好的作品。首先它需具備豐富的藝術內容和好的藝術語言即作品的內涵,所表達的深層意義。欣賞書畫與欣賞其他藝術一樣,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時代的變化,個人的成長,都會影響到人們的審美眼光。其次,藝術美是人創(chuàng)造出來的,而不是天生的。它需要通過厚實的基本功與高難的技巧來展現,有時候某種藝術風格只能是作者自己創(chuàng)造,因為它是靠個人的藝術理念與高超技巧作為支撐。而且,好的藝術品需要有明顯的個性,在藝術風格上有別與其他人,有自己的特色。如同王羲之的作品,人們一看便能認出。至于模仿出的東西,只有形式沒有靈魂,沒有太大的收藏價值。同時,杜中信還向初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提出了他的建議,學習、積累豐富的收藏知識與專業(yè)知識當然是第一位的,然后便需要花足夠的時間搜羅尋覓,多問多看多走,懂得東西變多了,就有機會發(fā)現獨特的精品。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,便要有目的性,有針對性的選擇收藏,了解書畫作品的歷史、背景,研究是哪個時期,是否珍貴。收藏貴精不貴多則是杜老師著重強調的,不要多,不要雜,要收藏精品。精品雖然貴,但藝術價值卻高,很多“垃圾”價格倒是很便宜,但買來一堆依舊是一文不值。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相關資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