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位專家初步共識:西高穴2號大墓應是曹操墓
[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
2010-09-21]
9月17日至19日,由中國社科院考古所、省文物局等聯合主辦的“漢代城市和聚落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”在安陽內黃召開。研討會期間,專家、學者實地考察了曹操高陵,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持召開了曹操高陵考古發(fā)現專家座談會,18位專家、學者分別從曹操墓出土文物、墓葬形制、墓葬結構等方面結合考古學理論和方法進行了研討,大家一致認為,安陽西高穴2號墓就是曹操高陵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白云翔主持了座談會。
論據:發(fā)掘科學
張志清:曹操墓的發(fā)掘和認證過程都是科學、認真的,整個工作過程嚴格執(zhí)行了田野考古工作規(guī)程,對于判定西高穴2號墓是曹操墓的結論也是科學慎重的。
王子今:我是贊同河南省考古界的,該墓是曹操高陵是沒有問題的。考古學是人文學科中最注重科學方法的學科,目前社會上對曹操墓提出了一些疑問和質疑,還不足以推翻這個結論。爭論是可以的,但不可把爭論的一方斥為造假、作偽,應當尊重考古學界的意見,特別是一線考古工作者的意見。這是學術討論平等的一個基本品德。
徐承泰:考古發(fā)掘的第一要義,是辨識出土文物的埋藏環(huán)境,以此判斷是原始的環(huán)境還是遭到了人為擾動的環(huán)境。西高穴2號墓是曹操墓的判斷經過了嚴謹、規(guī)范的學術推導過程,可以接受這個觀點。
焦南峰:我曾3次考察西高穴2號墓,沒有改變觀點。作為最終的結論,西高穴2號墓是曹操高陵。一座墓葬性質的推測并不是非要根據一枚印章、墓志或者哀冊才能確定。如我們所發(fā)掘的西漢11座帝陵中,僅有長陵和陽陵出土有文字證據,其他9座陵都沒有文字材料,秦始皇陵到現在也沒有出土印章或玉璽。西漢11座帝陵為什么能確認呢,考古學研究不是單純的一重證據,它是多重證據同時存在。
論據:出土文物
郝本性:出土石碑的內容可以說明曹操墓的規(guī)格,有一石碑上有用白色絲絹畫鹵簿的記載,鹵簿是天子出行的儀仗規(guī)格。天子用圭“一尺二寸”,出土的石圭與此尺寸相符。墓葬出土實物、文獻記載多方面可以印證是曹操高陵無疑。
鄭同修:墓中同時出土了石圭、石璧,說明墓主人身份很高,墓葬的規(guī)模與形制與曹操身份相符合。關于陶器太小家子氣,實際上東漢晚期隨葬品,特別是陶器大量使用模型明器而不是實用器。比如曹植墓葬里出土的陶器比曹操墓里的陶器小得多,粗糙得多。畫像石的形狀、厚度和鋪地石基本一致,可以把收集的石頭和地面鋪地石厚度進行測量對比。漢代晚期墓葬經常會使用前期的畫像石做建筑材料,比如山東齊王墓就是用了前期的畫像石。
楊愛國:畫像石和鋪地石差不多。如果真是鋪地石,顯然是借用其他畫像石,和曹操墓的判斷本身沒有關系。畫像石殘塊和整塊的風格是一致的,這種雕刻技法和風格來自山東,應該是山東工匠從事了曹操墓畫像石的雕刻。
羅二虎:畫像石除了鋪地,還有可能有石槨的仿房屋形的建筑。從風格看,是山東的風格,而且是晚期風格,雕刻技法非常高,不排除曹魏時期從山東請來一批工匠,這一批技法高超的工匠對墓葬建造做了貢獻。
楊哲峰:我注意到墓中出土的四五件瓷器的來源,它們分別來自于長江以南3個不同地域。漢末到三國時期是中國陶瓷發(fā)展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時期,這些擁有當時世界上最高技術、最高等級的器物出現在同一個墓葬當中,這一現象在中原地區(qū)絕無僅有,說明墓主人身份非同尋常。
全洪:例如在南越王墓里面,日常生活用品如鼎、灶之類的物品一應俱全,它們甚至是一些實用器。這反映了當時的一種現象,即日常生活用品也被放在高級墓葬之中。曹操墓中出現鍋碗瓢盆、豬圈等,并不奇怪。
論據:墓葬形制
段清波:對西高穴是曹操墓的看法沒有改變,這一墓葬的時代、出土器物和風格,特別是魏武王石牌沒有疑義。我曾因兵馬俑的問題想做人骨DNA檢測,向國外一些學者請教獲知,古代DNA序列根本沒有建立起來,目前DNA技術無法達到這個技術要求。所謂的對曹操做DNA鑒定,是沒有可操作性。
劉振東:和東漢帝陵比較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,這也和曹操個性吻合。沒有封土堆、有兩個室但沒有回廊、陵園面積縮小等新特點,這說明他對漢代墓制進行了變革,帶有時代特征。曹操一生中一直在改革,很注意移風易俗,本人身體力行,這個從地面地下兩部分都能看出來。這個墓應該是開創(chuàng)了曹魏墓葬的先河。
嚴輝:通過比較可以發(fā)現,這兩座墓小同大異,兩個年代,兩個等級,兩個制度。曹操墓是使用帝王制度,曹休墓是列侯卿大夫制度。這兩座墓的發(fā)現對曹魏考古學研究影響深遠。
論據:歷史文獻
韓立森:河北省的考古隊從未和安陽地方政府合作過考古或其他的事項。我個人也堅決反對無端地猜測和無端地攻擊。史書記載曹操高陵在鄴城西邊或西北邊,磁縣、安陽安豐鄉(xiāng)都是鄴城管轄區(qū)。在安豐鄉(xiāng)發(fā)現曹操墓,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,與文獻記載并不矛盾。
劉瑞:包括“常所用”在內的“常所”格式詞匯確實是當時經常使用的?!赌淆R書·武帝紀》上明確記載死后隨葬“常所用”之物正是要求薄葬的一種表現。高陵中埋葬的“魏武王常所用”之物正是應曹操要求薄葬而隨葬的器物。認為“常所用”是饋贈之物,進而認為墓主人是其他人的觀點是沒有確切證據的。
王占奎:看了網上一些關于挺曹和反曹的爭論,才知道自稱拿“常識”來質疑曹操墓的是很危險的。例如關于魯潛墓志的問題,一位教古漢語的學者說,里面的干支對不上,所以據這點就說墓志是假的。上海的一個研究生對此進行了批駁。不能因為你不認識,讀不通,就認為它是假的,這是很可笑的。到目前為止,所有反曹派提出來的證據沒有一條靠得住的。外行要把常識變成專業(yè)常識,才能夠進行深入辯論。
韓國河:考古隊新修復的瓦鼎已達11件,還有一些殘片沒有整理,如果還能修復應該有12鼎。《漢書》、《后漢書》記載,天子隨葬“瓦鼎十二”,證明曹操墓用的是天子禮儀,這正是曹操強調漢統、用天子之禮的體現,可以結合文獻進一步論證。
結論:曹操墓是真的
白云翔:學者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曹操墓出土的材料,包括墓葬形制、墓葬結構、出土遺物等,結合考古學理論和方法進行了探討,初步達成了一個共識:西高穴2號大墓應該是曹操墓。
專家們在考察了西高穴2號墓的發(fā)掘記錄、圖紙等資料后認為,考古隊對這一大墓的發(fā)掘是科學的,發(fā)掘過程符合田野考古操作規(guī)程,材料記錄無論是文字資料還是圖紙資料都很規(guī)范、完整,發(fā)掘過程中也將文物保護理念滲透進去,很多做法及時有效。
呼吁曹操墓的爭議回歸學術、尊重學術。西高穴大墓是不是曹操墓,說到底是個學術問題。學術問題存在不同意見是正常的,對不同意見展開學術討論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,但學術討論應該首先尊重學術規(guī)律,一切從實際出發(fā),從材料出發(fā)。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相關資訊: